读书会第二期
宗旨:读书,读好书!
分享伙伴:实习生 尤克里里
书名:《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
作者:王程韡
提笔写这篇读书分享恰恰是那一天一周年的日子。
2020年1月25日,庚子年的大年初一、武汉封城的第二天。那一天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美东时间1月24日的晚上,来自各国的交换生正围坐在桌边庆祝除夕,而我也在其中。电饭煲被端上来了——里面炖着汤,汤里有玉米、白菜、方便面、菌菇、不知名的肉和速冻水饺。大家各自取碗迫不及待想尝一尝传说中的——“中国火锅”——是的,他们把电饭煲里煮的汤以及汤食称为“hotspot”(火锅)。实话实说,味道很不错,汤里有肉质的鲜味、水饺也煮得恰到好处,没有奇奇怪怪的咖喱和番茄酱的味道,很清淡也很中式。我的舌头终于在饮食不调的日子里获得了片刻的“自由”。
然而,听着大家的欢声笑语、看着他们红扑扑的脸庞,舌尖上熟悉的味道牵引出的是心中的百感交集:尽管这里还是一片祥和、无忧无虑,但我深知千里之外的水深火热。一种巨大的无力感让我异常难过,我只能叮嘱爸妈多屯粮、不出门,关注国内每天的疫情动态并通过网络途径捐款以尽绵薄之力。我小心收敛了情绪,喝完第一碗“火锅”后,我又适时地添了第二碗,并特意舀到了水饺——因为火锅,承载的是中国味道;而水饺,则象征着家和万事兴、平安团圆年。虽远在大洋彼岸,但改不掉的是中国口味、放不下的是祖国山河。
食物,作为自我与他者、自然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等等视阈下的奇妙存在,不仅仅满足日常的生理需求、承载着多样的文化和情感,更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你或许不曾想过:饮食禁忌的建构及破除与文化秩序密不可分;茶、麦当劳、中式餐厅的文化传播方向体现的是世界体系中边缘、半边缘、中心的构建;所谓的正宗性与本真性离不开人们的想象与多主体推动的社会建构;夜市可以被视为人们逃离日常束缚的、国家权力让渡的社会空间;宴席(国宴、家宴、酒局)中的觥筹交错又怎会少得了社会秩序与社会资本的运作;面对现代性,养生健康主义成为我们的出口;而在后殖民主义时代,番菜在中国的驯化又显得合情合理。
食物的背后,早已不再是限于个体层面的生理、情感与想象,它勾连着的是文化与秩序、世界资本与民族国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当我们苦于寻求自我叙事的切入点,抑或是受困于社会与结构之中,不妨回头看一看连结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而又最满载温情的食物,那里或许会有对于国家与秩序的诠释、遗存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痕迹、体现着风险社会中个体化自我的挣扎。
而此书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观察与思考的窗口,引导着我们从自我走向非我,并最终回到开始的起点、与自我达成“创造性地和解”。正如书的最后所言:“只要放飞内心,连夜市这样‘阈限’式的空间都可以不要,甚至连同样约束着自己的身体都可以不顾。”愿作为读者的我们,都能如作者所期待的那样:体味一场饮食的冒险,活得自由。
作者:尤克里里
内容来源:绿色江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