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围城》是在初二。一日同桌在旁看书,好奇问她看的是什么,答《围城》。嚯,《围城》,有意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当时虽没有读过《围城》,但也听说过这句话。于是借此契机,我也开始读《围城》。


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归国途中以及归国后他的一系列工作、生活。归国途中,方鸿渐与鲍小姐相识相恋。回到上海,方又与苏文纨、唐晓芙陷入三角恋爱关系,苏最终与曹元朗成婚。


方随后又在好友赵辛楣的推荐下前往三闾大学任教,在前往大学途中又与孙柔嘉相识,大学共事后,两人最终结为夫妻。后方因为没有收到续聘的聘书,遂与孙同回上海。回到上海后,两人生活不睦,婚姻生活最终破碎。


当然,《围城》全书洋洋洒洒二十五万余字,中间充满幽默风趣的语言,断然不是这寥寥百余字能够概括的,甚至连人物关系都不能解释完备。


诚如上文所言,《围城》中多是幽默风趣又富有哲理的语言,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于我而言,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赵辛楣在前往三闾大学途中对方鸿渐的那句评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初读时,只觉得方鸿渐可笑,大学毕业后出洋留学,留学期间“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只得靠买假学位来应付父亲与岳父。情场失意的同时,职场也并未得意,在三闾大学执教一年后竟拿不到第二年的续聘聘书,彻彻底底一个下狗形象。但多读几遍《围城》,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思考。方果真是一个笑话,一个loser吗?


文中的年轻女性,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都曾对方产生好感,难道她们看中的都是方的“不讨厌”?或是“全无用处”?其实不然,方鸿渐是一个出身乡绅世家,又有留洋背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口才好,而且幽默风趣,时常有一些小聪明,这些都是他身上的优点。


但同时方鸿渐也是一个信念不坚定的随波逐流之人。这便是在方鸿渐身上所展现出的人物的矛盾性,其实也是体现在我们每个普通人身上的矛盾性,甚至与方一比,我自觉不如,颇有“小丑竟是我自己”的自嘲。但方的软弱使得他放弃对命运的抵抗,而更多人选择勇敢的回击,去征服星辰大海,书写自己的人生。


杨绛先生曾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就好像“一千个读者心中存在着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读书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感悟,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年龄读书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围城》一书语言风趣幽默,书中内容嬉笑怒骂、人间百态,望能博君一笑。






内容来源:绿色江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