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在绿色江南的一个月实习日子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至今仍记得绿色江南办公区里的绿植、就餐桌上暖暖的橙子,记得扬州审核归途偶遇的惊艳落日,记得每一位绿色江南伙伴的笑脸。


我是潘雨欣,一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


我的实习工作是从信息公开开始的。了解各省重控平台、学习在线监测超标排放流程,从在蔚蓝地图APP中截图到反馈于微博12369平台,为各地环保部门提供重控污染源监督提示;或许还可以更进一步,通过依申请公开(在线申请或线下致函)的方式向地方环保厅提出申请,以期推动更多、更及时的全国海水水质信息公开;


在绿色江南推进的“绿色系列”研究中,我有幸深入了解并参与到绿色税收的研究工作中。直接向企业建言也许困难重重,如果与税务局开展密切友好合作,借助税收优惠的抓手、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倒逼企业关注自身环境表现也许是更巧妙、更高效的策略;在推进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提高环境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我们推进的是税务与环保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更是让绿色税收政策落地生根。


“我们想做(工业污染源)调研专业能力最强NGO。”绿色江南凭借出色的污染源现场调研能力,在八年间推动数以百计的工业污染源得到整改。在拜读上百份调研报告的过程中,绿色江南踏实的调研工作、恰当的反馈方式、其所带来的高效整改提升都让人叹服。从一处污染源出发,改进一家企业或一个工业园区,与各地环保部门合作,造福一方百姓,澄净一条河流——在道阻且艰的过程里,支撑绿色江南前行的是勇气与决心、是社会责任感与心中大爱。


在实习的日子里,我所经历的和我所见证的,于我而言是惊鸿一瞥,于绿色江南却不过是最普通平凡的沧海一粟,八年如是。正如方老师所说:“你看到的不是最高端的,但一定是最高效、最真实的绿色江南。”从信息公开、污染源防治调研,到相关行业研究,再到公益微沙龙——尽管绿色江南围绕的是一个核心(工业污染源监督),但是采用的却是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多种方式。面向政府、面向公众、面向企业,绿色江南行走在多方力量之间保持信任合作的关系,信息传递、对话监督,切实参与并推动工业污染源监督与防治工作的方方面面,构建起绿色、可持续的一方天地。


我后悔没有早点遇见绿色江南,但是关注环境发展、为绿色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永远都不晚;愿有一天,我们开窗便是蔚蓝的天空、低头即见碧绿的江河、与朝阳落日相伴。







内容来源:绿色江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