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聊斋》之前,咱们先聊聊蒲松龄。
蒲松龄(公元1640年-公元1715),山东淄川人。自祖父这一代起,家道开始中落。蒲松龄系嫡妻所生,家中排行老四;18岁娶秀才之女,19岁中秀才;本以为仕途顺利,怎料时运不济,多次科考未中,在71岁时,得了个岁贡生,也就是选送国子监的进修名额;因生活所迫,在本县大户人家做私塾先生,这一教竟然四十多年。
《聊斋》基本是蒲松龄在壮年和中年时期完成的作品,也就是他在毕家当私塾先生的时候开始着手创作。《聊斋》收录了500多篇神鬼妖怪,里面有狐狸、有蛇、有狗、有鬼、有和尚、有道士、有秀才、有神仙……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令人深思。
当然最浓墨重彩是狐狸,一提到狐狸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狐狸精。但是,蒲松龄笔下的狐狸可不止面容姣好、利用美色害人的狐狸精,有法力高强的天狐、有博学多才的文狐、有情深义重的义狐……我们熟悉的《辛十四娘》,其实她属于义狐,最终是成仙了;还有《画皮》里面的狐狸,影视作品改动较大,原著里的狐狸法力高强,男主王生贪图美色最终心被狐狸给吃了……看似说鬼怪,探讨更多的是道德、人心。
在《聊斋》的自序里,蒲松龄说这是孤愤之作。连续落败怎么不恨?一生贫困怎么不苦?未被当时的世界认可怎么不愤?写狐鬼神仙,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解脱。
《聊斋》开篇《考城隍》有这么一句,“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同样表达了他从容的生活态度,恨是有,但日子总要过下去的。
人生最悲伤的时刻莫过于陪伴了50多年的结发妻子刘孺人病逝(公元1713年),这对蒲松龄的精神打击很大。刘孺人非常贤惠,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
在刘孺人去世之后,儿孙们发觉蒲松龄的精力越来越不济,预感其不久于人世,于是在这年(公元1713)的九月底,请来画家朱湘麟给他画像。画上蒲松龄穿着贡生的朝服,端坐在椅子上。两年之后,蒲松龄去世。
除《聊斋》外,蒲松龄写过《农桑经》传播农业知识,编过《药崇书》讲解医药养生,还编过《日用俗字》《婚嫁全书》,向村民普及文化。他一直以士人身份参与当地行政和司法等等。
和吴敬梓笔下的小说人物范进相比,蒲松龄是豁达、有担当的。同样是屡败屡战,一个是“痴狂”,一个是“理智”;同样遭受科举的千锤百炼,蒲松龄依然热爱生活、积极入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忘自己是“一家之主”。
他心里的读者,一定不是当世的人。
文章来源:绿色江南微信公众号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