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1日,由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天钢铁、龙江钢铁、长乐冶金协会共同主办的2023钢铁行业“降碳减污、协同增效”论坛在苏州圆满举行。现场有来自钢铁行业专家、钢铁企业、NGO、公众等重要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共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贾峰先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约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15%,在减污降碳中地位重要,是降碳减污主要力量。面对国际气候公约、欧盟碳关税以及国内“1+N”气候政策法规的要求,钢铁行业在感受压力的同时,更要意识到机遇,善于将压力转变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贾教授结合自身近30年的环保工作经验,重点提到NGO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推动信息公开,污染治理,开展政策倡导等。环境信息公开程度既能反映地方的管理水平,也展现企业的治理能力,有助于企业走向世界高。他希望在座各位钢铁企业代表可以开拓思路,多元合作,推动中国钢铁行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低碳;最后,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美好的祝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阳平坚博士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现路径”分享。阳博士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针对当下减污降碳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挑战,阳博士分享了城市层面减污降碳的行动路径,包括强化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力、创新减污降碳协同保障体系等。阳博士最后提出,科技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并结合具体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做“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及政策建议”分享。钢铁行业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李主任提到,钢铁行业“5+1”低碳转型路径包括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及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技术路径方面包括推进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强化原燃料及能源结构优化等;政策方面李主任给出来了一系列建议,包括系统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及标准体系、统一规范减污降碳事前评估及事后评价机制等。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钢铁行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洪冰做“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进展与技术可行路径”分享。陈洪冰表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启动于2019年,截至2023年9月10日,共有14个省市、94家钢铁企业在中钢协网站上完成了超低排放公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270余家钢铁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钢企超低排放应遵循“源头变革、过程减量、循环利用、末端治理”的原则,深入分析治理工艺的技术合理性、环保设施的能效水平、二次治理风险、综合运行成本,深度融合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全过程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钢铁行业的降碳减污离不开多元参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创始人马军主任在会上发布了《2023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降碳减污指数评价报告》。为引导企业协同降碳减污、实现绿色低碳转型,IPE和绿色江南于2022年开发钢铁企业降碳减污指数。2023年该指数升级至2.0版本,增加“测算并披露产品碳足迹”的指标,旨在引导企业关注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分销、储存、使用到废弃或回收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
马军主任指出,今年的评价显示,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N”政策体系及钢铁行业多项政策标准的引领下,加之因应欧盟碳关税的需要,中国钢铁产业的气候行动正在提速。最突出的进展,是近四成发布气候目标,其中6家钢企计划在2023年达峰,7家钢企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超半数上市钢企测算并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同时1/3的参评钢企或其关联企业在中钢协指导下共同建设钢铁行业EPD平台并披露产品碳足迹数据。
在环境表现方面,上市钢企及关联企业的环境处罚大幅下降;同时下属重点企业积极贯彻生态环境部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新规要求,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提升。
本期指数评价也识别出短板,包括在提高短流程炼钢比重、完善废钢回收利用、扩大新能源、新技术利用规模等。同时,环保组织现场调研时发现部分钢企环境管理依然粗放,有待推进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利用环境大数据和互联网工具提升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效率和效能。
马军主任强调,钢铁行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其降碳减污成效将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关键。钢铁行业加速降碳减污、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不仅需要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金融资本的支持、环保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举多方力量协同作战,共担风险,以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是钢铁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环保能源处处长周晓冬先生介绍,为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基地和南通基地累计超百亿,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力争2023年全部完成公示。除此之外,集团采用CCUS碳捕集技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及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健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不断专研新型绿色低碳技术、开发绿色低碳产品、建立5G碳排放系统,数字智能化助力低碳发展。
中天钢铁集团将绿色发展、环保发展作为企业底线,遵循“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工厂”的方针。加快实施一系列环保、数字化、产品提档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内部环境和外部形象,打造备受尊敬的世界一流钢铁联合企业。
东方特钢安环处处长钱银山先生围绕东方特钢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厂区全面美化绿化、二次能源充分利用、引进节能先进技术、精心生产工艺组织、精细化能源管理七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着重介绍了下阶段东方特钢工作方向,计划围绕生产工艺、物流、电力、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总体规划实施39个改造项目。
通过降碳路径的实施,东方特钢到2025年全厂吨钢碳排放强度降至1.45t,此外,还将同步实现污染物协同减排,到2025年全厂吨钢排放绩效有所降低。
建设精品基地,打造百年老厂。沙钢集团安环处处长助理汪淮宝先生重点分享了沙钢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沙钢积极响应国家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共实施了170多个环保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作为倚江而生的沙钢,将自身的绿色发展融入到长江大保护之中,全方位、高标准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建设。
除此之外,在低碳方面沙钢也进行了良好的实践,实现了煤气、蒸汽、固废循环利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绿色设计产品等;未来,沙钢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绿色环保投入,争创环保A级企业。
做工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践行者。龙腾钢铁副总经理吕纪永先生重点分享了龙腾特钢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提是超低排放改造,同时也是减碳;超低排放与降碳协同才能发挥绿色低碳的更大效应。
龙腾特钢主要按照“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产品低碳”的原则落实绿色低碳并希望实现“四化”即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管控智能化、绿色技术极致化、钢铁产品绿色化;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主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钢企减污降碳良好实践案例的分享,全方面展示了钢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努力成果,推广了自身良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和提升。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减污降碳是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江南(PECC)创始人、主任方应君先生分享了绿色江南在近3年的时间对钢铁行业减污降碳方面的推动。3年时间,绿色江南现场调研了近100家钢企,其中2023年(截止当前)调研了44家钢企,撰写多份调研报告,推动企业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绿色钢企制造绿色钢铁,针对减污降碳良好实践的钢企,绿色江南进行了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面对经济下行等多方面的压力,钢企的发展也面临着困境与挑战。总之,钢企减污降碳需要多方合力、构建信任,共促行业发展。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秀秀律师从某钢企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典型案件所引发的法律效应作主题分享。张律师从钢企土壤污染案件背景和诉讼的基本情况谈起,阐述企业因违反污染防治法可能承担的各方面法律责任,以及企业土壤污染引发的法律效应。
本次分享,张律师给企业排除环境法律风险方面小结如下:1、在尽职调查阶段深度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和历史用途;2、调研地块是否曾有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等;3、对于地块缺失历史评估或者即使曾经评估但结论存疑的,建议客户开展详细土壤调查,重新评估;4、对风险及土壤污染治理成本进行评估,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土壤污染带来后续土壤污染责任纠纷的风险和巨额的土壤污染修复风险;5、就土壤污染状况、风险转移及可追溯的相关法律责任,在交易合同予以明确。
论坛期间,山东省环保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主任@生态梦人 等参会嘉宾积极传播,助力更多网友了解钢铁行业降碳减污进展。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绿色发展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行业的降碳减污关系着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推动中国钢铁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管、社会公众的监督和企业自身的环境社会责任。
内容来源:绿色江南微信公众号